Search This Blog

Monday, February 16, 2015

1250 中科成光伏


前言



15年2月3日,1250 金彩控股宣布0.79發行大量新股及優先股變相賣盤,買家為371 北控水務及中信產業基金等相關人仕,新主講明將會大力發展太陽能電站業務,由於政府政策,太陽能電站正進入跑馬圈地時期,有實力者紛紛進駐這個市場,而在之前宣稱發展電站的(451、295、245 等等),股價都有不俗表現。1250股價在復牌後最高升至4.8 的高位,然後回落至目前3 蚊的水平。筆者嘗試從背景、動機及其他資料中,作出一些假設,並嘗試評估1250 之後的走勢。

首先,我們看看1250 金彩的賣殼前的背景。1250 在13 年7 月以配售及公開發售形式上市,由第一上海保薦,公司曾經在14 年4 月被證監出過股權集中報告,證監當時指出除了75% 由大股東持有外,其餘20% 股份由十九名股東持有,可說是非常集中。



新主背景



我們再詳細看看這筆交易。1250 將以每股0.79 發行14 億新股,另外會分四期在兩年內配發33 億可轉換優先股。1250 亦會以每股0.79 進行GO。

新主方面,通告中列出有四方認購人仕,但筆者認為這四方其實可以歸納為三大陣營。



第一陣營為中科成集團及相關人仕



這一批人主要就是以北控水務(371)為背景,但其實與北控的關係可能只是一種比較鬆散的合作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大家有留意筆者在12 月時寫的「恆富(643)李海楓,由北大說起...」,應該明白北控水務(371)主要是由一群來自中科成環保的人所組成,而中科成環保又跟「明天系」關係不淺。

在今次交易中,除了第一認購方北控水務外,另外在第四認購方以個人名義入股的胡曉勇,李海楓及周敏都是371 及中科成環保背景,其中胡曉勇及周敏更是中科成環保的前任及現任董事長。

中科成陣營的人佔新公司共47.54%,有理由相信他們就是這次交易的主事人。



第二陣營為中信產業基金及相關人仕



第二及第三認購方其實背景都是主要來自中信產業基金(CITIC PE)。先講講中信產業基金的背景,中信集團旗下有三個從事股權投資的機構,分別是中信證券謫系的金石投資,中信集團跟中投合資的中信資本,而中信產業基金則是中信證券作為GP,持股35%,其他LP如泛海、伊利、中國高新投等,中科成亦是LP之一,這個就解釋了今次合作的原因。中信產業基金在創立之初就以強勢聞名,以集資能力強,項目又多又好見稱,但近年,由於退出項目緩慢,拖低了回報率,甚至發生了要發理財產品集資來作為營運資金。

中信產業基金包括了四個基金,總共約四百億人民幣。今次負責參股的中信二期基金是一個美元基金,規模約10 億美元,過往相對同系基金比較沈寂。有理由相信他們極度需要在短期內有回報的項目。

第三認購方的宥德投資,表面上是一間私募基金。筆者翻查紀錄後發現,其中的股東其實是中信產業基金相關的田宇,劉樂飛等人,而且宥德將會跟中信持股相若,可以看出他們個人都對這次投資投信心一票。值得一提的是劉樂飛在宥德佔股30%,是眾多股東中持股較多,他除了是中信産業基金的CEO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江派大將劉雲山的兒子,在這個習大大年代,這個身分相信是此次交易的最大風險。


另外今次負責光伏電站建造的王野就是由中信引入的。據稱來自中廣核的太陽能團隊,2011 年完成世界最大地面光伏發電項目,亦是中廣核太陽能有很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中信產業基金與相關人仕及王野,共佔新公司 31.53%,



最後,第三陣營就是其他投資者,較著名的有高振信的瑞東,光大銀行基石投資者汶澤國際,1089/726 的Taiping Quantum Prosperity Fund等。筆者傾向這一批人會是財務投資者。



371 注資流程



從今次交易的細節,背景,股價的走勢,筆者推測今次1250將好有機會重複371在08 年的模式。08年1月,371公布北控將會購入2.5 億新股,佔公司75%,另外發行8 億cb,認購價及換股價分別是0.4,股價由公布前的0.76,升至最高的2.15,大約是換股價的5 倍。股價隨後在1.25 至1.9 中徘徊,直至5月中開始突破2 蚊,最高炒至3.9,約是換股價10 倍後停牌,宣布收購中科成環保,股價也隨即進入漫長回落期。

筆者相信今次1250 將會重演371 的模式。細心比較,就會發現頗多相似之處。

1)時間上,兩次交易都選擇在一月尾二月頭的時間

2)股價在公布賣盤後最高升至換股價5-6 倍

3)賣盤也是採用大量發新股及cb 攤薄舊主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至少我們可以推測1250 跟著應該會有一連串的收購活動推升股價,好令舊主順利套現。












結論


對於1250 的走勢,筆者暫時仍是傾向看好。最大的風險可算是劉樂飛究竟會不會在其父的政治鬥爭中受影響,從近日的傳言中,似乎不甚樂觀。另外,筆者亦有一點不明白,北控水務系內有數隻殼股,如李海楓的643?張虹海的2326都是一些現成的殻資源,為什麼要選1250?這些都可能需要在一段時間後,更多資料才能解答。


















Friday, February 6, 2015

Trading in the zone 書評




2014 年過去了,筆者亦不準備做什麼總結。因為筆者自己清楚今年的缺點是在交易心理上尚未準備好,雖然發挖了很多倍升股,但由於犯了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做成14年的投資成績一般。



最近,經朋友介紹下,看了Mark Douglas 的「Trading in the zone」一書,頓時令筆者明白一向以來有關投資方法的遺漏。筆者認為如果想成為一名長期獲利的交易者,此書是屬於必讀,且值得有空再細看回味一下。



英文的書名是「Trading in the zone 」,中文書名是「賺錢,再自然不過」。筆者比較喜歡英文書名的含義,因為書名中的the zone 具有特別的意思。這個the zone 是一種心理狀態,就好像一名狀態良好的運動員在賽事中,在心理上已經有了準備去迎接各樣可能和變化,對將會發生的事不再畏懼,對自己不會懷疑,雖然有可能發生任何情況,但心理上總能保持平靜和專注,可以用反射動作去應對。



要達到這個狀態,交易者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心理。首先要了解一般交易者的心態。



對於投資/投機的行為,一般既講法都是交易者是在貪心中買入,在恐懼中賣出,但沒有仔細分析背後的原理。Mark 指出,其實一般的人很容易就會將感覺到的事跟過往的經歷或甚至是別人的經歷聯繫著,造成痛苦,然後會啟動心理防禦機制,選擇性接受資訊,或只向痛苦一方解讀資訊,結果為了避開痛苦就做成高價追入/低位賣出。舉一個例子,相信大家都試過睇中一隻股票,但由於種種原因無買,最後股價升了數倍。這種賺不到錢的經驗成為你痛苦的經歷,當你再次遇到一隻股票有類似的情況,股價不斷上升中,並且可能有某些類似的炒法,你就會認定事件將重複發生,你內心的防禦機制就會啟動,促使你選擇性地接收資訊,即如果出現一些資訊,你只會對一些資訊解讀為利好,盡量減少接收解讀為利淡的資訊或將很多消息強行解讀為利好,這種機制促使你的痛苦加大,結果你就會做一些事令你避免心中的痛苦再出現(睇中但賺不到錢),然後高價追入該股票。這是一種最原始的心理機制保障人類在大自然中逃避危險,重複犯錯,但偏偏就是這種機制令你在市場中處於不利位置。高追,低位止蝕,過早止賺等等,都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以上例子說明交易的心理對交易者的回報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大部分的交易者並不察覺或認為這是經驗不足所必然發生的事情。交易者在經歷了這個過程後,很多時都信心大失,歸咎於自己在投資技術上不足,或更加沈迷於了解「下一刻」股價的走勢。作者認為這些努力反而令交易者更加越陷越深,冇法正視問題所在。



要避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交易,你和市場的關係。



大家都理解市場是由人所組成,人由於有自我認知的關係,對每一樣事物的看法是會不斷改變,價格亦會不斷在跳動,沒有休息,沒有終結。另外,交易者進出巿場的自由幾乎是沒有限制。每一隻股票,都提供一個獨特的市場,何時進塲,何時加注,何時離塲,以及何種工具等,交易者都有極大的自由。對交易者來說,橫向要面對旗下資產的處理及各種潛在的交易,縱向是在每一刻都要因應各種變化而作出反應,這些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



相比起來,到賭場玩21點時就輕鬆得多,每一局何時下注,加注,派彩,贏輸的條件都有規定。但大家都清楚,制定規則者會訂立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玩別人遊戲有規有矩輕鬆自在的代價就是得勝率低。要提高得勝率,賭博者唯有希望在賭場框架內的每一局中尋找自己的優勢。



作者在此提出一個理論,將交易者套入到精於賭博者的角色,再重新思考交易者應該要做的事。



尋找自己的優勢

首先,對於交易者或賭博者來說,都要尋找自己的「優勢」。無論你使用的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各種分析綜合起來,總有某一時刻,某一情況,你所相信的分析告訴你獲勝的機會率比平時高,就像一個善於記牌數牌的賭徒,雖然在賭場的不利規則之下,但仍能在某一局中尋找到自己獲勝的機率較大的牌局一樣,交易者首先就是要研究、總結並歸納這些優勢。



訂下規則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為自己訂下規則。交易者需要將自己的優勢化為一些規則,幫助我們選擇什麼時點進入某一市場中。面對市場的廣濶及多變,交易者亦需要規則來面對市場,好使我們知所進退,有所依據。



接受確定的不確定,放棄推測「下一刻」的走勢

這一步相信是最難的步驟。由於人心的多變,以及人自我認知的關係,任何事情即使重複發生,但結果也未必會完全一樣。每一刻發生的事,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尤其是眾多參與者的市場,隨機性就更強,所以,推測「下一刻」的走勢很多時會徒勞無功,甚至影響你對自己優勢的判斷。
簡單例子就像在賭場玩21點時,你計算出在某一局中的勝算頗高,但發牌始終是隨機性,即使結果不如意,高明的賭徒並不會太在意這個結果,因為他們知道雖然每一局有隨機性,但他們相信自己優勢尋找勝算的能力,長期執行就可以達致總體獲利。



用機會率來思考

如前所述,市場是多變且具有隨機性,各種發生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就像賭枱上,如果你計算出這一局的勝算高,並不表示你一定會獲勝,按機會率的角度,就是你的expected value 大於1,所以優勢在你這邊而已。同樣道理,假設市場突然發生一件特大的利淡消息(如最近俄羅斯可能債務違約),這些事件非常容易啓動你心中的防衛機制,促使你選擇性接受資訊,令你認為事件一定會發生,影響你的判斷。所以我們在接收資訊時,要嘗試分析當中的機會率,從而對將會出現的結果有心理準備。



對自己負責任

進行交易時對自己負責,接受風險。表示你接受交易的後果,在情感上卻不會不安,不會恐懼。表示你思考交易、思考你和市場的關係時,必須學會不讓犯錯、虧損、錯過機會或賺不到錢的可能性,引發你心中的防衛機制,引導你脫離機會流程。如果你覺得後果很可怕,冒險進行交易對你沒有什麼好處,因為恐懼影響你對資訊的看法,影響你的行為,促使你做出你最害怕又一心想避免的事情。



以上這些,都是作者提出交易者應該在心理層次上預備好的東西。下一步,交易者就要不斷實習,達到一種基械式的過程,再將這些思考方式化成信念,植根在心中。



筆者暫時停留在實習的過程中,仍在努力達到基械式的過程。當筆者克服了這一過程後,有機會再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